秉承专业分工、敬业勤勉、团队合作、群策群力的办所理念,坚持专业化和规模化的发展方向,力求为客户提供优质、高效、规范的法律服务。
近年来,嘉兴市按照“谁执法谁普法”“谁主管谁普法”的普法责任制要求,通过建立三项制度,进一步强化主管部门与各相关部门在基本法、专业法宣传实施方面的分工合作,努力构建齐抓共管的法治宣传教育工作格局。
一、建立责任清单制度,实现普法责任主体化
(一)落实重点责任主体。积极争取市两办出台《关于建立市级重点单位法治宣传教育责任清单制度的意见》,确定市委组织部、市委宣传部、统战部等13家重点部门,总工会、共青团、妇联等群团组织以及市级其他部门(单位)工作任务,细化全市各单位普法主体责任。明确预期目标,各责任单位根据自身职能配套制定可操作性的普法宣传措施,提前分解普法宣传任务,推进各项普法任务的落实。明确实施时间,根据自身特点,列出普法工作时间节点,确保各项普法工作有序推进。文件将不日签批下发。
(二)突出重点普法内容。涉及法律全,将涉及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法律法规作为常态化普法任务内容,如明确组织部抓好宪法法律和党内法规等宣传教育,市民政局做好《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》《村民委员会组织法》等宣传普及。覆盖行业广,责任清单覆盖交通、环保、医疗、文化、教育、旅游、税收、公共安全等十多个重点领域,涵盖全市重要民生项目。普法对象多,明确普法对象包括各部门(行业)的主管对象、执法对象、服务对象以及社会公众,特别针对领导干部、青少年、新居民和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等,落实部门职责。
(三)形成督查考核机制。责任清单实施情况纳入法治嘉兴建设考核,纳入各单位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度考核。各责任单位根据清单要求,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和年度工作计划,对本系统、本行业法治宣传教育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经常性检查、督导,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及时进行协调指导。
二、建立工作项目制度,实现普法责任路径化
(一)实施法治宣传项目化管理。出台《关于开展法治宣传教育项目化评选活动的通知》《关于开展“谁执法谁普法”责任制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》,进一步厘清各市级部门(单位)的普法责任清单,并对全年度的“谁执法谁普法”工作进行了谋划和部署,突出重点项目,打造普法品牌,形成精品,共收到项目40多个,并组织开展了评审活动。
(二)实施法治宣传项目台账式跟踪。建立专门工作台账,定期收集整理各单位动态信息,并将信息报送情况作为年度法治宣传项目考核评估的前置条件,进一步提高项目实施主体的责任意识。工作开展以来,市级各单位累计报送项目进展动态信息210篇,法治宣传活动图片152幅,市法宣办累计印发相关简报等书面材料16期。
(三)强化法治宣传项目责任制考核。项目推进情况纳入市委、市政府对部门的目标责任制考核,占比0.1分。市法宣办定期对各部门的项目推进情况进行抽查,对优秀法治宣传教育优秀项目给予通报表彰,对措施不力、工作不到位的部门(单位),予以通报扣分。工作项目制度实时以来,全市各部门普法责任制落实率达95%以上。
三、建立以案释法制度,实现普法教育形象化
(一)案例收集常态化。出台《关于开展以案释法工作的实施方案》,重点明确法院、检察院、行政执法机关、司法行政机关主体责任。建立多部门联席会议制度,每季度定期开展案例研判,于季度末向各级法治宣传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报备。建立市县镇三级以案释法宣传报送机制,调动各级党委、政府和有关部门的积极性、主动性,强化协调联动,形成强大合力,全面有效落实“以案释法”工作。
(二)发布平台专业化。建立以案释法“五大发布平台”:在嘉兴电视台开设《律师帮维权》《法治四人谈》栏目,每月邀请律师以案说法、举案释法;在《嘉兴日报》推出“律师在你身边”专栏,每周评析典型案例,解答读者提问;在嘉兴在线、嘉兴市法治宣传网开设“以案说法”专栏,每月发布全市典型案例;在“嘉兴日报”“嘉兴普法”微信公众号推出“金牌律师”“以案说法”栏目,实时推送案例信息。针对突发案件,由法院、检察院、司法局和市政府法制办在部门(单位)门户网站及时发布,主动回应社会关切,正确引导社会舆论。
(三)释法形式实效化。建立以案释法宣讲制度,结合“法律八进”,围绕国家宪法日、法律颁布纪念日、重大传统节日等重要时间节点,配合党委政府中心工作,广泛深入机关、乡村、社区、学校、企业、单位开展“以案释法基层行”等主题活动,针对领导干部、青少年、新居民、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等不同群体,选择合适的案件,充分利用市政府常务会议会前学法、新闻发布会、听证会等形式,扩大社会参与面。同时,强化“两微一端”等新科技手段运用,积极引入各类影视公司、动漫创作机构、文创企业,对典型案例改编形成法治动漫、法治微电影,探索建立运用“嘉兴在线”新闻网开展庭审直播机制,为公众提供更多、更便捷的学法用法渠道,使新媒体成为以案释法的新平台、新渠道、新途径。
市局宣教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