秉承专业分工、敬业勤勉、团队合作、群策群力的办所理念,坚持专业化和规模化的发展方向,力求为客户提供优质、高效、规范的法律服务。
近年来,市司法局紧密围绕“五水共治”、G20峰会及互联网大会等中心工作,以我市首部地方性法规《嘉兴市秸秆露天禁烧和综合利用条例》的颁布实施为契机,深化法治宣传、法律服务、法律保障等职能,为推进“五水共治”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。
一、打造“中央厨房”,法治宣传“先人一步”。一是以融媒体集中宣传环保新法。2016年以来,市司法局以首部地方性法规宣讲为契机,探索打造“集中采集,多元传播”的媒体普法“中央厨房”,通过整合简报、报纸、广播、电视、网站、电子屏、微博、微信等10多种载体,逐步形成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并举的“融媒体”舆论引导格局。全市利用全市中心路段150多个全彩户外显示屏、小区传媒高清LED联播屏、楼宇电子屏、华数开机屏等宣传阵地,24小时循环播放“五水共治”法治宣传短片和法治宣传图片,营造良好法治宣传教育氛围。发挥“三屏二报”法治宣传平台作用,通过公交电视、《小崔说法》《小鹿热线》广播、嘉兴电视台“南湖老娘舅”和《南湖晚报》老娘舅栏目、《嘉兴日报》宣传专版等,选取播放与“五水共治”相关的纠纷案例,起到“宣传教育一大片”的积极作用。二是深入挖掘新媒体普法潜力。充分认识新媒体普法实力,在做实传统媒体普法的基础上,进一步挖掘“两微一端”普法作用,利用“嘉兴普法”官方微博、微信公众号、市司法局门户网站、市法治宣传教育网等新媒体,通过打造“微广播”、“微普法”、“举案说法”、“农民法宝”、“以案说法”、“普法漫画”、“普法诗歌”等话题栏目,组建“五水共治”法治宣传新媒体矩阵,抱团宣传先进典型,曝光反面案例,用权威数据说话,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大气污染治理成效。同时,在新媒体平台及时主动公布治水成果,加强信息公开,让更多人了解“五水共治”、支持“五水共治”、参与“五水共治”,全力营造全民知晓、全员参与的工作氛围。三是将“五水共治”融入到基层依法治理工作中。以“民主法治村(社区)”“诚信守法企业”创建为契机,进一步加大“五水共治”等中心工作和重点任务在考核中的比重,做到创治并举。去年以来,市县两级司法行政系统共制作32个专题课件,组建了“五水共治”宣讲团,在全市村(社区)开展轮回宣讲,共组织大型法律培训讲座165场(次),参训人员13800余人次,发放各类宣传资料60000余份。组织开展以新《环保法》《大气法》《嘉兴市秸秆露天禁烧和综合利用条例》为主要内容的重点监管企业“法律体检”,涉及全市1024家重点企业。积极参与省人大《浙江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》法律调研组开展调研等活动。
二是搭建“顾问平台”,法律服务“高人一筹”。一是充分发挥“五水共治”政府法律顾问团作用。针对涉及“五水共治”的职能部门聘请常年法律顾问,对“五水共治”行动中的重大项目提供法律评估、风险预警、协议起草等方面的法律服务,协助政府部门做好政策法规的解释工作。在一村一法律顾问的基础上,建立县(市区)司法局、镇(街道)司法所工作人员结对联村机制,每人联系1至3个村,协助村(社区)基层组织按照当地党委、政府的统一部署,依法实施“五水共治”特别是生猪养殖、秸秆露天禁烧工作,积极做好群众工作。二是充分发挥企业法律顾问职能作用。组建“领军人才”企业、双强联盟企业、台资企业、禾商企业、“五水共治”、“三改一拆”、金融风险防范等8大专项律师专项服务团,深入开展“南湖先锋”律师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专项行动。专门研制开发法律服务产品《嘉兴律师服务企业范例选编》《嘉兴律师服务企业法律风险防范30招》《嘉兴市公共法律服务便民手册》等,引导企业严格遵守法律法规,增强治污责任、减少排污意识、提高治污主动性,特别是针对印刷包装、金属涂装、家具制造等重点废气治理行业企业,全面进行法律体检。去年以来,全市法律服务团共为企业举办各类法律讲座185场,法律服务工作者参与走访各类企业950多人次,发放法律服务联系卡、咨询函2400份,出具法律意见书、风险提示函321份。三是充分发挥“五水共治”普法讲师团作用。依托“六五”“七五”普法讲师团,组建并及时更新“五水共治”普法讲师团,主动吸纳对水环境综合治理有热情且熟知相关法律知识的律师、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等为“五水共治”普法讲师,并将优质课件拍摄制作网络公开课件,在公共法律服务网、嘉兴市法治宣传网、嘉兴电视台、“嘉兴普法”微信等媒体向群众公开免费资源,增强宣传力度和广度。
三是扩建“调解队伍”,法律保障“齐心一力”。一是构建“五水共治”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决机制。以人民调解为纠纷化解主线,整合司法行政职能,充分调动律师、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、老娘舅等专业特长和第三方身份优势,协助相关部门依法妥善化解涉及氮氧化物初始排污权的核定和分配、锅炉废气清洁排放改造、餐饮油烟专项整治等重点项目和领域中的矛盾纠纷,主动提供法律咨询和法律服务,积极参与和支持“五水共治”工作。积极引导公证行业发挥职能作用,对“五水共治”工作中可能出现纠纷的事项进行提前公证,有效保障了重点工作的顺利开展。二是发挥专业性人民调解组织作用。完善医患、交通、劳动等行业性专业人民调解组织建设,逐步推进物业、环境等“五水共治”相关领域人民调解组织建设,有效形成传统领域和新兴领域矛盾纠纷调处机制。吸收具有较强专业知识、较高政策水平、热心调解事业的离退休老干部、老教师和大学毕业生进入各行业性专业调解队伍,充分发挥检察官、警官、律师、公证员等专业优势,参与调解涉及“五水共治”等矛盾纠纷。定期组织开展专业知识、法律政策和调解技能培训,不断提高人民调解工作水平。三是围绕中心提升法律保障高度。围绕“五水共治”中心工作进程,依托市县镇村四级调解组织,有针对性地开展矛盾纠纷“大排查、大调处”活动,特别是加强对建设工地、餐饮集中城区、重点监管企业等区域的环境矛盾纠纷和不稳定因素的排查调处,及时梳理归类,登记建档,分类制定调处方案,通过“包镇(街道)、包村(社区)、包案、包化解”的方式集中力量调处解决,并定期报送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。截至目前,全市共有人民调解组织2218个,人民调解员8382名。共调解各类民间纠纷35407件,调解成功35097件,调解成功率为99.12%。
市局宣教处
上一篇:没有了!